一.焦点直击
国内经济态势
1.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简评:这次会议针对化债问题的最终决议,从数量层面看,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注意到用于化债的新增债务主体仍然是地方债,即发债主体仍是地方政府,并未安排中央国债。接下来12月中旬的中央工作会议将备受关注,接下来针对房地产,消费等领域是否有强力政策出炉,将直接影响到市场未来的预期。
2.中国10月CPI同比上涨0.3%,预期涨0.4%,前值涨0.4%。中国10月PPI同比下降2.9%,预期降2.5%,前值降2.8%。国家统计局称,10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食品价格高位回落,加之汽油价格下行,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波动下行,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等因素带动下,国内部分工业品需求恢复,PPI环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比降幅微扩。
简评:从数据看,10月的通胀以及生产者物价指数表现依然不理想,但现在市场已经不再纠结于过去,而是更多的展望未来,特别对未来政策的预期。
3.10月财新服务PMI52,为三月以来新高,前值50.3,财新综合PMI51.9%,为七个月以来新高。前10月进出口36.02万亿,增长5.2%,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3.2%,贸易顺差扩大17.6%
简评:从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PMI数据双双向好的角度看,我国经济部分先行指标还是有所好转,这体现出经济的韧性,进出口数据的向好,特别是贸易顺差的扩大表明目前出口对 拉动我国经济依然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在未来贸易层面的变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内需是当务之急。
4. 证监会李明,证监会将落实开放举措,扩大深港通标的,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支持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深交所与德交所,中欧所签订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合作谅解备忘录。
简评:加快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为资本市场引入外资是市场中长期持续向好的重要举措。
国际经济态势
1.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最终当选,同时共和党还取得了参议院的控制权,这使得特朗普这届任期内的权力将更为集中。
简评:美国再度进入商人治国时代。特朗普此次再度当选和上一次明显的不同是,其身边多了许多志同道合者,这有利于他更好的按照其自身的意图去施政。对于我国而言,贸易层面,科技领域等将遭遇更多挑战,也倒逼我国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和自主可控。
2.当地时间11月7日,美联储2024年11月议息会议声明,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25BP至4.50-4.75%区间,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简评:美联储此次降息后,12月是否再度降息将成疑。特朗普一直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满,未来美联储的独立性将受到挑战。
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解除国防部长加兰特的职务,任命外交部长接管国防部职务。
简评:新任国防部长竟然出自非军方,暗示以色列军方和现政府出现严重分裂。接下来如果以色列想要进一步扩大战争的话只能通过外力,而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不遗余力的支持以色列,故预期未来美国直接参与中东战事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大。
二.否极泰来指标监测



注:否极泰来波动区间为-1至1,-1为冰点,1为沸点。
核心观点:
1. 情绪指数方面,上周情绪指数再度出现上行,且主要指数的情绪指数均已经达到0.9之上,市场情绪进入风险区,策略上不宜过度追涨。
2. 因子层面看,数据也出现了整体上行,表明市场活跃度非常高。从细节看,防御类因子表现更为强势,表明市场主流资金的策略更倾向于从基本面角度,其操作更趋理性。
整体看,市场在短暂回调后再度强势上行,目前主要指数均已经进入风险区,从策略角度而言,此时不宜盲目追涨,而是应该考虑对冲风险。